酒的归宿。

意式博洛尼亚肉酱大概是常规西餐里最有趣的菜,我是很愿意煮的。

刚知道一锅红酱要放半瓶葡萄酒时我噗的一下笑出声来——真是一瓶酒的最佳分配方式了。

一边煮,一边喝,若干小时后等酱炖好了,剩的半瓶酒也大半落了肚。再烤一大盘lasagna,配上剩下的酒大快朵颐一番。

人间乐事不过如此简单。

某些奖项。

整理一下思绪。

实际上令我生气的当然不是女权与女同更不是政治正确,而是这几年雨果奖(尤其是短篇)得奖作品本身的平庸。如果政治正确是提名和获奖的标准,即使是平庸的作品也毫不在乎的话,那么奖项也不过是屎罢了。

就好像国内的某些影视大奖之所以越来越像笑话就是因为他们每年都比上一年更喜欢和稀泥和向资本低头了,所以成了他们自娱自乐的派对和观众心目中的笑话。

而大刘得不得长篇奖我也根本不在乎,大刘自己也许很在乎那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对于读者来说三体系列最大的存在意义不在于得了什么奖,而是它展现和推动了国内科幻文学的发展,让我们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事实上大刘书里的一些直男癌属性直接影响了他被国际认同的程度——美国亚马逊的英文版书评能明显看出这一点——这也属于普世价值对文学的影响吧。

说实话,连我这种铁杆粉都默默想过,要不是第一部写人祸那帮西方人也根本不会关注更遑论奖项了,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后两部比第一部格局大得多把控也更好记忆点更深刻却风光不再的原因。

嗟叹。

师太大概不审剧本。

又失眠了。那就简短记录一下。《我的前半生》不算师太最出彩的小说,但这是有非凡意义的一本。

这本书的灵感来源是鲁迅的《伤逝》——也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涓生和子君的名字都直接拿来套用可见她对鲁迅的爱。

师太高产大家都知道,她也从未掩饰过自己的套路,她一路写过很多『唐晶』,最好的小说几乎都是『唐晶』做女主,但她由始至终只写过一个『子君』。她写的各色女主中绝大多数都是精神物质双独立的年轻女子,唯有子君的故事是她看不上的那类女性的成长故事,写的是中年女性的人格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但一个人的成长从来不是空降人格而应该是有迹可循的,按照目前的人设来看女主就算成长也只会长成一棵歪脖树,从一个做作而讨人嫌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一个做作而讨人嫌的事业女性。

80年代港女的潇洒大方到了国内编剧手里恨不得回到清朝。一个大女主至多算是双女主的小说,不加个导师式的男主就不会拍了?还是卖不出去?不过数数这几年的大热剧还真就一直是这个套路,女性观众就是买账,不知是谁的悲哀。

所以我早说过,国内若是禁了小言和宫廷剧女权进程才或可快些得到推进,不过谁知道呢,也许部分人群根本就不想推进吧。

尤其嫌弃选角的险恶用心,我根本不信用马某某做女主不是为了话题炒作。真是加倍恶心。

钢笔和墨水。

这篇也许会不停更新吧。

目前我用得最多的钢笔正好是最便宜的两支,英雄616和白金PGB1000,又轻又滑手感超好,每天练字已经变成最期待又很愉快的活动了。。3776虽好但是阻尼一高就很挑纸,我平时又喜欢用高浸的纸,刮纸刮得我心里也毛毛躁躁的。。。主要是,便宜的用着不心疼啊,碳素墨水随便上,根本不担心堵笔,写出来的字又浓又黑看着都浑身舒畅。碳素墨水!谁用谁知道!!!

强烈表扬百乐88G,目前我的所有钢笔里手感最好的一支,阻尼小写字快,关键是笔尖那个弹性妙不可言炒鸡无敌!而且也很便宜,稍刮纸,但在我容忍范围之内。唯一的大缺点是全金属笔杆确实太沉了,练字长时间拿着手累就没怎么用,但平时偶尔用用真是大舒心!!!弹弹弹!!!爱到不行。。。

最推荐白金PGB1000,性价比超高,本来只是顺带买来玩的谁知居然这么靠谱,像搞一夜情搞成了今生挚爱一样神奇。。。不介意重量的话百乐88G也是很好的选择啦。。。不过这俩牌子都是日产,不喜勿喷,抵制日货的童稚还是出门右转用德产吧,德国人做钢笔也是非常靠谱。。。

不过呢,钢笔这个东东,我用来用去用来用去,德系也好日系也罢各种价位的用了十几支,最后还是爱国产,国产的试了十来支,最爱的还是英雄329和616。尤其是带箭标的329-2,比较细下墨又适中超适合练字,真是最爱中的最爱。当然,万宝龙和派克那些高尚大牌我没试过。

墨水的话我只喜欢黑色,偶尔用用蓝黑,几乎不用蓝色,而且还爱超级爱碳素墨水。最喜欢的还是英雄440,浓黑但不粘稠,每天都用的话不会干,234虽然特别黑但是太容易干,204又太稀太浅了;派克的经典Quink虽然是非碳素不够黑,但是它速干,而且干了之后有种亮灰黑的厚重质感,也很可爱;百利金的4001系列也是比较普及的了,价格可爱质量好,但黑色不黑,推荐蓝黑色吧,他家其他系列的彩墨也都很好看,虽然我不喜欢用彩墨,不过看别人用来写手账什么的还蛮可爱的;最后,白金和写乐都有出超微粒子的碳素墨水,极其合我心意,黑但不粘不堵笔还防水,简直高大全(泥轰尽在做文具这方面的心思真是变态之极),但这俩儿货的价格也很感人就是了,用来练字略奢侈,平时用还是很爽的。

其实吧,我是觉得非碳素墨水这个概念还是被过分夸大了,就像无硅油洗发水一样,都是忽悠消费者多花钱的东东。只要平时勤用或者不用就洗干净了再保存的话,碳素墨水根本不伤笔。反倒是蓝黑墨水,因为含有鞣酸容易腐蚀墨囊和钢尖笔尖,所以低端笔最好不要用(因为高端一点的笔一般都非钢尖而且用的是灌墨器,所以没关系)。而且蓝黑墨水还会腐蚀纸张,红、蓝墨水和其他一些彩墨多半都是有机染料墨水,比较不稳定,时间长了字迹会变淡,它们都不适合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件用。

你有没有, 满怀期待,又毫无指望地,爱过一个人?

十年前,徐静蕾改编拍摄了茨威格最有名的那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时我在新西兰一个只有10来万人口的小城里读大学,费好大的劲儿在网上找来看了,却很失望。还记得当初有为它写过只言片语,只是现在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了。今年,在茨威格生日的前一天,我在武汉看了话剧版,很遗憾,并不是孟京辉的版本,而且这个自导自演的姑娘的表演,和我对原著的解读不太一样,只是由于一开始的期望值就并不太高的缘故,竟也有些许惊喜。但无论是电影还是话剧里的姑娘,似乎都与原著里的那个陌生女人没有什么关系。我想,像她们这样美丽聪慧的姑娘们,上天大概并没有给她们毫无指望地去爱一个人的机会。

那一年,在看电影之前,我闲闲地在网上读了原著中文版,有些唏嘘,更多的是自省,时常念叨,绝不能如此地去爱,爱到没有自我意志。还记得当时Centre Libary里有英文版,薄薄的一本,我借了来,放在书桌的一角,直到还书的deadline过了,也没有翻过一次。倒是多年以后,某天又在网上找了出来,默默地读完,依然唏嘘,依然自省。然而现在想来,大概也是白读了。

该怎么形容这个陌生的女人?她既不疯狂也不绝望——至少,在她的孩子死前她并不绝望,我想,她大概只是孤独,出于主观意愿的与人群的精神隔离使她的一生孤独又封闭。从孩提时期开始,就执着地爱着一个她并不了解的男人,这个男人站在她的对立面,富有、开朗、功成名就、热爱社交。直到多年以后她才明白,他们之间短暂的交集中,他投向她的那饱含深情的目光,不过是他对每个人都一样的善意,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她曾以为那是他的真情。

网上的心灵鸡汤常常说:看一个男人怎样对待侍者,那就是六个月后他对你的态度。何其可笑,实际上,无论男女,人们是能很轻易地对与自己没有关联的陌生人表示友好的,即使对父母的态度,都不见得能做参考。若真想知道答案,大概还是得看TA们怎样对待时常厮混在一起的朋友、生活里有很多交集的亲戚,TA对这些人是怎样的态度,那里面大概才有几分多年以后TA对你态度的影子,若TA对相熟多年的老友也有欺瞒利用,对常来常往的亲戚也有诸多怨言,后面的事情大概可以想象出一两分。她在幼年时把R先生偶然释放的个人魅力当成对自己独特的喜爱,因此变成一生的执念,直到一次次被他遗忘,她依然说,不,我不是在怪你。

我曾见过网上有人恶毒地评论,她口口声声地说不求回报,但却一次又一次希望他能认出自己,直到最后还要写封信告诉他,我这么爱你但不求回报,这就是她内心想要得到回报的证据。我只能叹息,不,你们没读懂她,她确实从未祈求怜悯,也未想过得到回报,她只是卑微地伏于那人的影子里,在他一次次垂青中怀揣着一丝被认出的希望,却在一次次打击中维持了缄默保存了尊严,直到最后,她写下这封信,如果她没有死,她就会撕掉它重新回到暗处,但是她终是病死了,于是他读到了一切。然而,读到又如何,直到最后她依然只是一阵轻柔的穿堂风,从他脸上拂过,没留下丝毫印象,宛如水下的一块石头,在波光中影影绰绰地闪现出一点轮廓,其余的都隐没在不为人知的深处。这大概也是她从未表露心迹的原因,因为知道,即使表露出来,得到的反应也不过是惊讶,甚至害怕。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我曾在说阮玲玉比不上胡蝶潇洒时写过:一个努力记住痛苦的人,她必然总在痛苦中生活。但这句话对这个没有名字的陌生女人是不适用的,她一再地失望却从未想过放弃,直到死亡把她带走,她依然怀着对那个男人不渝的爱情,唯一的要求是以后过生日那天,请为自己买一束白玫瑰,每年里只这一天,偶尔地,想起她。她也绝无可能说出徐静蕾在电影里评价情人时说的那句台词:男人嘛,都觉得我这样的爱上你了,很了不起。不,她看到她的追求者们,便想到自己,看到他们劳而无功地追求自己但自己的心早就给了别人根本不可能对他们有所回报,便想起自己对R先生的存在也不过如此,她对他们心存怜悯,就像对自己心存怜悯一样。她在一次一次的失望中早已了解,沉重的爱情对R先生只是枷锁,她不愿变成他的负担,即使永无回报,也不愿变成他所厌恶的对象。

其实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警醒的故事,让人从浩大渺茫的白日梦里清醒过来。不要悲情主义上身,哪有什么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哪有什么爱你是我一个人的事,爱一定是双方面的,就像单壳的牡蛎永远也吐不出珍珠,唯一的结果,只有死亡而已。

或许,也会有人问起:你到底有没有, 满怀期待,又毫无指望地,爱过一个人?或许,你拍拍心口说,i’ve dodged a bullet。又或许,你微笑着暗自摸摸胸口的弹孔,只是绝口不提。

无。

虽然我是晓松老师的粉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最近才开始看《晓说》,刚刚看到科举这集,他说科举在秋天是农业社会的人性化管理,等收完粮食再考试。然后我想起美国大选投票日定在11月也是类似这种原因,而且为啥定星期二?因为农民们从农场出来投票不易,有的农场得走一天才能到城镇,还不能剥夺人家的周末,所以周一出发,周二投票,就一直这么定下了。古时候的国家之间虽然少沟通甚至不沟通,但很多共通的政策,这事儿很有意思。

另外,大概是每个人看世界的出发点不同,落脚的观点就很不同。

晓松老师认为欧洲人和亚洲人比较关心政治,北京随便一个出租车司机都能跟你侃半天当前的国际局势,而美国人最关心的却是体育和娱乐。

我就不这么认为,无论是从美剧还是电影还是书中了解到的美国人,他们的生活,大到总统选举小到柴米油盐,从高速限速到同性恋权益,从税收占比到最低工资标准,一切的一切全都和政治挂钩、和党派挂钩、和立场挂钩。在美国,两个党派立场不同的人甚至很难成为朋友,聊天中涉及到的几乎一切都与政治有关,立场不同很容易翻脸,所以他们打招呼都是谈天气,这样不会冒犯任何人。当然,可能这也和我爱看的影视剧和书籍类型有关系吧。

我反而认为我大天朝才是真正的政治真空区,坚定的保守派也可以云淡风轻地和另一个认为政府今天就该被推翻的激进派做朋友,一做还做很多年,因为,咱们可以谈天谈地谈星谈月谈情谈爱谈一切,但就是不谈政治,因为政治并没有和一切挂钩,因为政治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更因为禁言禁得久了大家都习惯了集体失语。和一个人做了N年朋友都可以不知道他的政治立场,你看,我认识我舅伯三十年了,最近才知道他是坚定的左派,这在美国是很难想像的吧。

晓松老师说的那些,大概不是指我们这一辈的人了,再一个可能就是,晓松老师接触的都是艺术家的圈子,那个圈子里的人大概比较爱谈政治。我个人觉得,当代中国的年轻人对政治是很不敏感的,这和教育有关,国家根本不希望人们对此敏感。

奇葩说·长生不老究竟是不是件好事(正是,反不是)

其实,在这次之前,每次想到类似问题时我一直都是坚定的反对派。然而,这些天来由于自己的任性,我决定认真思考一下这个辩题为正方提供一些观点,我以为自己可以像以前一样,给观点但不改初衷,谁知道,在这个辩题上,我失算了。

作为一个弃理从文但不改死理性派作风的人,我习惯了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情,但感性又时不时地出现并左右我的情绪,所以我常常于某些时候在感性的驱使下写一些无病呻吟的废话(最近这个毛病改进了不少是吧),然后在恢复理智后耻于自己的荒诞。于是我有个回头看自己曾经写过的东西以便自我反省的臭毛病,当我重新审视看完节目后在朋友圈说的那句『所有生命都会死亡是因为物种需要进化,而长生不老与进化有本质冲突』时,我突然发现了这句话背后的一个矛盾,要讲清楚这个矛盾,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首先还是想分析一下节目中几位辩手的观点。

首先发言的是正方一辩艾力,撇开他的说服力不谈我要肯定他立论的角度:长生不老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以及科技和社会进步的体现。虽然接下来也是一堆没有意义的正能量——况且谁说长生不老药是治病的?听得想让他赶紧闭嘴。

然后是反方一辩陈咏开,扯乔丹那个例子就是失败的,为了证明老人不死新人永无出头之日犯了错,错在什么地方呢,长生不老意味着无论你在哪个时间点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身体发育成熟后永远处在青壮年时期,有天赋的人、勤奋的人总会出头。况且,别的我不能肯定,但人有一种天性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喜新厌旧。审美疲劳与审美改变是永恒的,任何明星都有被新人取代的一天,和年龄无关,体育明星也不例外,不是说他愿意打一万年篮球人们就愿意看他打一万年篮球的啊——大多数人连看自己伴侣七年都已经觉得味同嚼蜡,看同一个人打七百年篮球,谁特么受得了啊!没点新人出来挑战他一下,他一个人称霸篮坛一万年,每场比赛不用看都知道他赢,最后能坚持看一万年的人只会越来越少。魔法世界的人都很长寿,也没见哪个魁地奇队伍的运动员永远打下去啊,新人依然层出不穷(噗,魔性的例子,灭哈哈)。

接下来是正方二辩柏邦妮。邦妮的优点是,作为作家她的语言很有说服力,但这同时也是缺点,因为辩论需要准确,而美好的形容词在让语言生动的同时也很容易成为漏洞。她整段都说得非常好,而且非常有道理,整体观点就是:无限的时间给人无限的机会,人们终将活成闪闪发光的自己。她说完之后票数一度提高到72:28,接下来就是本集亮点,马薇薇和蔡康永的轮番质询。薇薇提的第一点质询就把邦妮问倒了,她问的是:我、你和范湉湉都是大龄剩女,我们三个都过了三十岁,没有嫁出去,这个时候会被人笑,那如果我们活了三万多岁还没嫁出去,那些笑我们的人会不会笑得更大声?这个问题非常综艺性,效果非常好,正方一下子掉了十几票,但其实很好反驳,邦妮不应该扯宽容这个词而应该马上表达她当时没说清楚的那个核心观点:长生不老意味着繁衍将不再成为人类的义务甚至会成为负担,那么繁殖观势必不再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到那个时候,婚姻这件事本身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当然,这不能马上被论证,但可以预见的是即使婚姻存在也不会是主流价值观,又何来大龄剩女这一说呢?这恰恰就是长生不老的好处之一:人类终于不再被繁殖和婚姻绑架。一扯宽容,恰恰给了马薇薇一个缺口,这就是形容词的漏洞。然后薇薇的第二点质询很复杂,我第一遍看的时候甚至没听明白她在说什么,拖回去重听了一遍才搞清楚,她表达的意思就是:用时间短来论证水果不好吃,不能得出时间长就可以解决时间短造成的问题的结论。而这恰恰也是她自己的问题,这点我放到后面分析她的结辩时再说。然后是康永哥的质询,康永哥的质询密集而猛烈,乍一听很有道理,但回想一下全是漏洞,邦妮之所以被康永哥驳倒,是因为她的思路完全没有走对线,她的思绪不停地发散,解释一个问题的同时又暴露了新的问题,永远补不完前面的窟窿。我们来看看康永哥的观点:生命被无限延长之后,人生就失去了坐标,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应该“熟”。首先,人的生命被延长了并不意味着你的身体发育也无限地被延长了,你以为活到一万岁就能腿长80米吗?并不能!身体的发育更不可能随便被停在某个时间点,你长到五岁说我不要再长大了我永远都是孩童!更不是这样。人类身体的成熟也就是俗称的性成熟,可能会推迟但永不会缺席,一旦身体成熟之后,无论是父母还是社会都不会供养米虫,因此无论人的寿命被怎样延长,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依然需要吃、穿、住、行,需要赚钱养活自己,每个人现在需要面对的生存压力、生活压力都是不会被改变。所以后面康永哥所说的:如果我有无限的生命,我一集奇葩说都不会来录,因为为什么不等五百年之后再录呢?这不是废话吗,你录奇葩说不是为了公益而录啊,一是这个节目一定是你愿意做才会来做的,二是你今天说你不做了,这个世界上这么多的人,总有第二个、第三个人排着队想来做,每个人现在所面对的竞争压力绝对不会因为寿命被延长而减小,只会增大!也许对于康永哥这样有一定资产积累的人来说,停500年都不会饿死,但那些靠工作养活自己和全家的人怎么办?职业工作者不会因为有无限的时间就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一个科学家说这个课题遇到了瓶颈不然我明天再研究吧,也许明天另一个科学家就把他的课题研究完了,诺贝尔奖每年都发,不会等着你的!一个商人说这个产品还不完美我缓两天再去改进吧,可能明天另一个商人就把这个产品开发出来赚得盆满钵满,商业竞争分秒必计,不会等着你的!一个演员对导演说,我最近心情不好想休假出国旅游散散心您这个角色等我半年吧,导演挂了电话就打给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等着上位的演员,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不会等着你的!你以为有无限的时间就等于你可以不吃不喝不拉不睡把自己的职责撇在一边玩耍同时还有钱从天上掉下来给你花、有社会供养米虫吗?现在不会!永远都不会有这种好事!【无限的生命不等于可以无限拖延,尤其是工作】,无限的生命只是给你更多犯错和试错的机会,给你更多选择的权利,你现在成功了不等于你会永远成功,你现在失败了也不等于会永远失败下去。它只是给出更多的时间,去积累经验和金钱,给人一个机会,给人一个在3000岁时还有30岁的体魄去完成300岁时没有完成的那件事的可能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60岁回想起30岁时没做到的那件事时只能拖着衰老的身体懊悔然后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用传承绑架和蚕食子女的人生,仅此而已——到了那个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把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理想强塞给后代。

然后是反方二辩周玄毅的发言,周帅的核心观点是:有限的时间是快乐的基本前提。其实这个观点是需要被论证的,不然的话,那么我用【死亡的阴影是人类不快乐的基本前提】去论证正方观点是不是也可以呢?其实这也是需要被论证的观点。用一个本身需要被论证的观点去论证另一个正在被论证的观点,岂不是很蛋疼么。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会赞成说:我现在如此开心本质上是因为我开心不了多少年了。一个人可以早上开心,下午不开心,晚上又莫名开心了,绝不是因为他早上想起自己没几年好活了,而下午又分裂到忘记此事决定拿有限的生命用来不开心,然后晚上又想起来自己要死的事情——这尼玛短期失忆症太严重了。人的快乐,一定是因为当下,因为这一瞬间,否则只要想起自己终有一死,谁特么还开心得起来啊。连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也会本能地咧开嘴无意义的欢笑,有限的生命也许可以让人更珍惜曾经欢乐过的日子,但无限的生命绝不会剥夺人类感受当前快乐的本能。

接下来是正方三辩范湉湉。先让我恭喜甜甜姐成功把正方观点导向了崩塌。她说啥了?先说的是个体永生之后她就成了神。为啥成了神?因为她要打开全部脑容量,打破现有的物理规则带领人类飞向宇宙——这尼玛真是银英看多了啊!真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为己任啊(看我的笑cry脸)!也有可能是被马东东之前插话带歪的,不过呢,其实这个脑洞本身还是挺好的,只是实在太娱乐化了,平时在朋友聊天时调剂一下气氛还可以,拿到场上来说简直要命,漏洞多到随便反驳一下都能被打成筛子(还是笑cry脸)。且不说脑开发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时间就能量变的,只说脑开发的程度更多的是由身体决定,现阶段人类的大脑已经消耗人体25%的能量,全开之后的需求量远超人类脆弱的身体能提供的极限啊。这就跟我刚才说康永哥一样的:真以为活到一万岁就能腿长80米吗!!!笑喷。后面那个众神的天堂就不用驳了,前面都成立不了,后面自然全搅和了。但是她的感染力不容质疑。

最后是反方三辩马薇薇的结辩。薇薇的结辩非常牛逼,也非常顺利,作为她的脑残粉,看完的瞬间我简直已经心心眼。但是我重看时突然发现,她整段陈述的中心思想是:生命正是因为短而绽放。恰恰可以用她在质询邦妮时说到的第二个观点拿来反驳她自己。如果这个时候反方随便谁站出来奇袭她:你刚刚在质询邦妮的时候说的时间短是水果不好吃的原因不能证明时间长了水果就会变得好吃。那么你现在谈了这么多短命的好处,其实也并不能证明长命的坏处啊!最多只能说是命短有命短的活法而已,而事实上,即使人类的生命已经这么短了,但大多数的人依然只是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可见人生的精彩并不在于生命长短,而是由性格决定,反方一直在说“活不出精彩人生的人即使有永恒的生命也一样活不出精彩的人生”,但为什么不说:一个能活出精彩人生的人,让他拥有无限的生命,他的人生只会更加精彩!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有了无限的生命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向死而生是建立在所有人都终有一死的基础之上,是说人要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去生活,但即使人类的生命如此短暂,说长了也就80来岁,可是没人会在20岁时想着我的人生已经过了1/4我只能再活60年了我可得玩儿命地去活啊,会这么想的都是被死亡阴影笼罩的耄耋之年。吸引人去奋斗、去拼搏、去燃烧、去绽放的,从来都不是死亡,而是另外两个字,叫欲望。汉语有个词,叫“欲壑难平”,人类的欲望花样繁多无穷无尽,绝不会因为长生不老而变得无欲无求。是欲望驱使人类进步,而不是死亡。一个有求知欲、有自我成长本能的人永远不会停止成长,长生不老带给他的只会是无穷的成长而不是无穷的无聊。人生而有欲,一个3岁小孩的欲望是今天多看一集动画片,难道反方认为这是由于他想到自己再过几十年就要死现在能多看一集就多看一集的原因吗?一个30岁成年人的欲望是把市郊的房子换到市中心来让生活更便捷一些,难道反方认为这是由于他想到自己再过几十年就要死现在能多方便一天就多方便一天吗?不是,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今天过得更开心,明天的生活能更舒适,说穿了,人类终究是为现在而活、为明天而活,这正是为生而活,才不是为死而活。死亡也许可以让人类更珍惜过去曾有的快乐和幸福,但长生不老让人类永远拥有对明天的希望!

好了,分析完场上正反双方的观点,下面我将完整地论证正方观点。相对而言很短,我都是点到为止,请自行发挥想象。

首先,我要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说,今天,长生不老药已经研制出来被大量投入生产了,而且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一半的人吃了,你,吃不吃?我相信,除了少数脑残的人打死都不肯吃觉得自己生如夏花死得光荣之外,其他的人基本上都会说:去他妈的生如夏花让我先吃吃看!为什么?因为求生欲是人类最基本也最原始的欲望,人类一切智慧或非智慧的行为,吃饭、睡觉、学习、赚钱、买房子、买车子等等等等,全部建立在同一个目的之上:活下去,而且还要活得舒服。没有人说“我明天就要去自杀了那我今天先去打个乙肝疫苗吧”,那是神经病!中国有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因为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没有人会因为知道自己80岁可能会死而赶在60岁之前把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完成然后说:我这辈子所有想做的事都做完了,那我现在就去死好了。(这段是换个说法表达【长生不老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

其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学过进化论的人都知道,不是因为它们想要卖萌,而是因为他们长生的环境中树木长得较高,那些短脖子的种群都被饿死了只有长脖子种群的基因得以延续。那么放到人类进化中来看,从远古时代类人生物的寿命只有一二十年左右,到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到75年左右,短短几万年中足足翻了四倍。其中一个原因也在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其实也一直不停地在淘汰劣势基因,一些致命的遗传疾病之所以被称为罕见病只有少数人才会得,就是因为大部携带者还没来得及繁衍就死亡了,只有不携带致命基因的种群得以大量延续生命,这从生物性上延长了种群的平均寿命。当然,寿命的延长是由多方面原因组成的,并非完全得益于进化(后面会说),但进化的末端,势必趋向于更长的生命,甚至有可能通过数亿、数十亿年的基因突变实现长生。只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太大无法短期实现,而长生不老药只不过是通过科技爆炸取代了基因突变让这个成果提前到来而已。(这段是换个说法表达【长生不老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以上两段加起来就是艾力的观点了。)

然后,让我来解释一下我开篇时说的『所有生命都会死亡是因为物种需要进化,而长生不老与进化有本质冲突』里的隐藏矛盾。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先说一下进化的意义。从古至今,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都是以生存为第一需求的,而繁殖就是服务于这一需求的基础,生物通过死亡和繁殖来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生存环境,这就是为什么老鼠、小强和蚊子永远杀不完的原因,因为他们更新换代的速度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那为什么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还一直致力于研究怎样延长人类的寿命甚至寻找衰老修复机制使人类永生而不是干脆通过更快的换代来取得更快的适应能力呢?因为人类是已知宇宙中唯一的智慧型生物,可以通过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为脆弱的身体创造出合适的生存条件,而其他的非智慧生物则是通过进化来适应人类所创造出的生存环境,适应得较好的要么成了宠物与食物或者干脆生存在人类生活范围之外,而其他一些不能适应的渐渐就灭绝了——在此不讨论这件事的好坏不然就跑题了,只是点出这个观点:人类对文明进化的需求大过于对身体进化的需求。适应环境已经不再是人类追求的第一生存基础,因为人类可以改造环境来适应自身。因此,身体进化的意义逐渐地丧失了。因此,虽然长生不老与进化有本质冲突,但既然人类已经不以适应环境作为生存下去的基础,那这冲突自然就消解了。其次,繁殖是物种为了保障自己的基因不因个体死亡而消失的手段(各种亲子论对婚姻的影响啊blahblahblah都是由此衍生),那么个体的长生不老本身就是基因的延续了,繁殖的意义势必更加弱化——当然,长生不老并不是不会死,个体还是会因自身的脆弱而意外死亡,如果没来得及繁殖但家人又希望能延续基因(或者说,不提这种传统观念,只当是种群为了维持基因的多样性),那么当科技进化到一定地步之后,不,甚至不需要等到科技进化到一定地步,现在都可以——冻卵、存精,保留个体基因的手段太多了,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手段会合法、合理、在不收取高昂费用的前提下存在的(哇,这个要展开说又是另一个巨大的话题了)。

然后,从个人利益上来说长生不老带给人类个体的好处,没错,就是邦妮的观点,因为她说得太好了,我连总结都懒得总结了,请直接去看她说话的那一段吧。不要受马薇薇和康永哥的打扰,我在上文已经驳过了。

个人利益说完,接下来当然就是种群利益了嘛。已知的高等生物都有同一个非常关键的缺陷,就是记忆与智慧的非遗传性,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后代永远都是从零开始,知识与智慧原始积累的过程占用了人类最为宝贵的16到20年左右的时间,在渡过了漫长的受教育过程后的3-10年还受制于繁衍的义务,导致人类这短暂的一生当中真正有效服务于自己族群的时间不过10到20年左右,其后就是漫长的衰老期。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进化了几万年,真正的技术爆炸却是直到近五百年才发生的事,因为直到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步改善了自身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整个族群才真正从繁殖大于一切(为了生存)的观念里挣脱出来,有了去学习、去探索、去钻研、去实验的时间成本,推动了科技爆炸,从而进一步改善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社会和科学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如果长生不老真正实现了,人类原始积累的过程将无限延长,服务于自己种群的时间也将无限延长,只要一个人愿意,他可以永远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而得益于知识与智慧的累积,科技的发展只会更加迅猛,人类将加速对太空的征服,这也会大大降低人口爆炸带来的影响——作为一个科幻迷,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这段其实就是范湉湉的观点,只不过她脑洞太大了,我是从现实角度出发来解释的。)

以上就是立论的过程。以下补充反驳反方可能提出的观点,请发挥充分的想象力,结合上文分析部分的内容。

可能有人又要说,长生不老会带来社会动荡,因为旧的人不死新的人不断出生地球就爆炸了。不错,长线上来说也许会有一些问题出现,但我举个比较特殊的例子,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有5亿8千万人口,到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10亿3千万人口,30来年间将近翻了一倍,中国也并没有爆炸反而在之后发展得更加迅猛,各种社会政策节制了人口的无限发展,社会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调节自身。况且长生不老意味着人类将永远处在生育期,这本身就是节制生育的一个有利条件——人们将不再急迫地去生孩子,反正想生的时候随时可以生啊,这不就是场上反方一直试图论证的吗?以人类的惰性来说,只要可以拖就会拖下去啊(虽然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我认为繁殖在人类社会中现在就已经越来越不重要、越来越滞后了,并不是因为人类的惰性,而是我前面说的,进化不再是人类保证自身不会灭绝的基础条件了)。反而社会因为不必再供养老年人口而可以拿出更多资源改善现有人口的福利。社会结构是根据需求而变化的,不要用现有的框架去套死一切可能性。就好像几千年前的人类肯定没想过几千年后的后代会因为人口激增而竖着造房子以获取更大的个人可利用空间一样,无法永生的人类也不要恶意揣测永生之后的恶果,因为,生存依然是所有生命的第一需求,生命总会找到出路。

短命的人类一生中有三座大山:生存压力、繁殖义务和死亡阴影,当人有了无限的生命,只不过是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后两者的桎梏(并非完全摆脱),但生存压力依然伴随着人的一生,而且是更残酷的生存压力,因为那时的社会对浪费资源的生命只会更加苛责,人终将不再为别人而活,而是完完全全地为自己而活,也许没有了向死而生,那正是因为所有人都必须为生而生,这只会让人的生命更有意义。况且,让我脑洞大开的说一句,因为长生不老并不是不会死,而是不出意外就不会死,这会不会让人类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呢?有没有可能带来犯罪率的降低呢?

我反复思考,长生不老只有一点完全无法规避的风险:那就是监狱的需求量可能会直线上升——因为坏人也永远不会死啊(笑cry脸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