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刘德华发行过一张国语专辑,叫做《爱在刻骨铭心时》,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歌叫《冰雨》。其实我要说的不是这张专辑多么好,而是那年他做了一件至少在华语音乐界前无古人的事,他把专辑里包括冰雨在内6首主打歌的MV拍成了剧情连贯的系列剧,至今我都对这个创意记忆犹新,尤其是在我一向不太懂得欣赏他的前提下。
谁能想到20年之后,鬼才导演Edgar Wright因为听了一首歌后脑子里出现了一段场景,于是拉出了自己的私人收藏——一张涵盖雷鬼、爵士、摇滚等各种音乐元素牛逼得要死的歌单,然后硬按歌单攒出了一部电影。一首歌一段故事,BMG全程和男主的耳机同步,拿掉一边耳机BGM就成了单声道,两边都拿掉BGM就成了耳机外放效果,不要说舞步什么的了,连子弹的射击频率都要跟上音乐节奏。试问这种前所未有的电影形式哪个正常导演敢特么这么干啊……所以他才够得上被称为鬼才,鬼才才能这么任性,还有执行力,还能拉到投资。
这片子因为早就在北美上映了,不足的地方已经被很多网友喷过了,我先简单概括一下,一般都是喷剧情单薄虎头蛇尾,一开始我也这么觉得,但在梳理了一遍情节之后我发现这片子不但逻辑可以自洽而且合理性还可以,与我同去的朋友没觉得崩塌甚至觉得挺好看,大概是因为本片形式新颖赛车场面漂亮,摄影和剪辑都很牛。但我依然有种不愉快的感觉,一边写这篇一边梳理了一下原因。
你们知道我很少剧透,但是有点小生气,不吐槽一下我觉得我要死,所以
以下剧透,透得死死的一点余地也没留
首先我要说扮演Buddy的Jon Hamm真是太好看了,虽然老了一些,没『广告狂人』里那么帅了,但那若有若无的邪魅感还依旧在,可惜这个角色写烂了。
我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去想,这个剧本到底要怎么改一下才能冲到9分,后来颓然放弃了,大概从Edgar Wright写完主线剧情这就已经注定是个三流剧本:一个被老板Doc(也就是Kevin Spacey,我们的下木总统)威逼强迫参与抢劫但内心依然善良的好孩子Baby杀了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同伴Bats并害死了对自己还算友善的女同伴Darling在被本来对自己更友善的该女同伴老公Buddy报复时Doc自杀式地保护他却失败白白牺牲了好不容易在女朋友Debora的圆手欧漏是援手下搞定对手逃出来结果没逃了最终向警察投降改过自新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好人的故事……WTH man… 想摁着导演的头问他,你特么到底是不是在kidding我(是的这不是一个疑问句
不知道你们看完上面那段有没有发现导演的恶趣味——所有角色的代号或名字都是以B或D开头的,而Debora打工的餐厅Bo’s Diner的首字母是,BD… 是的,我不光想摁他头了我想打他……说,到底是不是在追名字首字母是BD的姑娘,或者……你妈贵姓?
哎,说回电影本身,之所以说本片剧本逻辑完全自洽是因为该交待的导演确实都交待了,只不过交待得非常马虎,很多东西轻描淡写地就过了,于是整个故事给人一种潦草的感觉。Bo’s Diner(以下直接简称BD)是剧情推进的关键场所,在这里发生的每场戏都很重要,但可惜几个关键场没处理好。
一条一条说,因为我只看了一遍,全靠回忆也许有出入请见谅。
BD的第一场戏。宝宝第一次遇到呆逼,噢对不起,黛比(是的片中也提了,Debora的昵称是Debbie,取这个英文名的华人基本都在粤语圈,比如谢霆锋的麻麻,国语圈取这名字有点一言难尽)。这时宝宝刚做完片中的第一场抢劫,观众得知再抢一次他的债就还完了。这次相遇两人显然对对方很有好感,聊天过程中老板电话来了,宝宝没接,初识时遭遇小秘密的尴尬。本场处理OK,剧情推进合理。
BD的第二场戏。宝宝做完了最后一次劫案一身轻松地重遇黛比,两个人研究了一下播放器也互相袒露了一些心声,接下来就是频繁约会。本场OK,啰嗦但基本合理。BTW,每次老板出场时其实都有着力描写他很了解宝宝,但并没有交待到底是出于利用价值还是真心喜欢这小孩。
BD的第三场戏。一行四人途经BD进去吃饭。注意本场是重头戏,有大量承上启下的工作,上是老板以宝宝养父威逼他重新回来犯罪他不得不同意,四个人取武器时发生变故,Bats杀光了老板的线人,宝宝发现Bats走到哪里杀人杀到哪里,因此当Bats要求去BD时他担心黛比的安全不想去,但最终被迫去了。下是剧情推进,这场戏大约四五分钟,交待的内容太多太杂,很容易被忽略,比如Buddy和Darling夫妻与Bats对峙的过程中交待了这两夫妻互相信任且了解(可以说这点甚至需要脑补),交待了Buddy之前在华尔街工作并认识那边的人,交待了Bats这时候就想杀黛比但被宝宝拦住了,交待大家都察觉到了宝宝的异常,交待了黛比已经比较确定宝宝做的是违法的事,大量信息在对话中明示暗示地交待了一遍就结束了,还是那个词,草率。
BD的第最后一场戏。宝宝录音被发现,反抗失败。但是一群人还是决定去抢劫,过程中宝宝杀了Bats,Darling被警察击毙,宝宝带着钱来BD找黛比想带她走,谁知Buddy已经早一步埋伏在这里,不知是想为老婆报仇还是抢钱,交待不明。宝宝当着外面的警察和里面的人证的面朝Buddy开枪(是不是傻,有警察巴弟不敢开枪你们两个赶紧先跑不行么???),然后混乱中大家都从后门跑出去,宝宝想让黛比走他自己逃跑,黛比不肯一定要跟,于是两人一起跑了。BTW,前面那段枪战,明明大家都有机会上车离开,Darling却非要挺着胸脯冲上去扫射连遮挡物都不要,瞬间被打死了,Buddy连个稍长点近点的脸部特写都没给,光吼了一句“这全是你的错”,请问演员怎么发挥?角色怎么树立?一个草率地死,一个草率地复仇。想摇着Edgar Wright的肩膀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后来到老板死的时候连我都是一脸惊吓,因为导演你特么怎么不按牌理出牌?你连人物心理都不铺陈一下就直接杀人你比乔治啊啊马丁还残暴不仁啊你?但为什么连我都一脸惊讶男主却近乎无动于衷?这个前半段演得还过得去的演员突然之间演技被狗吃了么?我更倾向于是导演的问题,他其实试图在前面的剧情中表达老板很喜欢宝宝也相信宝宝,再加上老板可能年轻时也是个情种以至于看到亡命鸳鸯就心软,所以愿意救他。但实际上表达得不到位,信服感很差。
告诉我Baby最终反抗的是什么?是威胁逼迫自己的老板?是滥杀无辜的坏人?是犯罪产生的内疚感?谁知道,反正我看完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反抗什么,他大概只是顺从了内心那一瞬间的暴脾气,然后越陷越深。导演用大量的趣味性内容冲淡了冲突的力量,而Kavin Spacey的自我牺牲直接降低了整部电影的格调,因为至此开始宝宝反抗的意义被削弱到了极限,后面剧情的意义是什么?是天人交战之后认清自己的罪?是牺牲自己保护身边的人?是走投无路不得不放弃的委屈?不知道,意义不明。
或者不谈意义,告诉我Baby最终选择的是什么?离开女朋友跑路又不能坚定的跑,女朋友多说一句要跟他就从了,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没被抓住的话就带着抢劫的钱和心爱的人听着歌开着车走上人生巅峰啊不,是一起亡命天涯,夺美好啊,哎呀谁知好景不长被拦截了,嘤嘤嘤,那就算了吧,我想了想还是不能害你,我投降吧……这特么到底是什么狗shit(当然这也不是一个疑问句
我甚至非常怀疑这片子拍到后期大概是,没,钱,了……所以要抢着拍赶着拍,赶紧拍完赶紧散伙不然揭不开锅了。因此即使我十分佩服Edgar Wright的创意和音乐品味也不得不惋惜地说,巨大的浪费啊……多好的想法啊,多好的选角啊,搞成这样简直是暴殄天物。如果导演就是想讲一个普通人的普通反抗最后失败了的故事,那他倒是讲成功了。
被现实压迫而选择反抗的电影主角们,可以是坚强无畏的,像邦妮与克莱德,玩世不恭热血浪漫,人固有一死但至少曾感受过活着的滋味,即使爱你是错我也绝不做对,这讲的是理想主义;也可以是柔弱犹豫的,像蒂尔玛与露易丝,被这个世界残酷地伤害过终于鼓起勇气努力证明个体可以把握自己命运,即使这命运是死亡,也是自己选择的死亡,这讲的是人格觉醒。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绪递进影响他们的决定,而他们的决定其实早就写在他们的性格当中,这才是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来源,也是『雌雄大盗』和『末路狂花』的经典之处。
鱼与熊掌与牌坊都想要的主角,不是好主角,写这种故事的编剧,不是好导演。
当然,电影里有许多可以令我会心一笑的小片段,最典型的就是Baby被警察追捕时抢了一个老太太的车,老太太被惊吓之余还能想起包还在车里(包对女人来说果然第一重要的呢,认真脸)。抢到车的Baby上车第一件事不是踩油门狂奔,也不是立马把包还给老太太再踩油门狂奔,而是调FM,直到找到一首想听的歌,然后才把包扔出去踩油门狂奔。我和我的恶趣味都笑得很开心。
一句话总结,小趣味过多,整体意义缺失,这不是电影该有的样子。
PS,这是一部主角真的可以说『宝宝不开心』的片子,但是他没说,我要说